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21:55:00
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 通讯员 王芸芸
从聊城老家移居烟台,年近古稀的刘旭东在照料孙子的寻常日子里,奏响了一曲不寻常的“银发乐章”。
拉二胡、写快书、排小品……这位将“老有所玩”奉为晚年信条的老年文化工作者,把含饴弄孙的温馨时光,拓展为服务社区、奉献社会的广阔舞台,用满腔热情和艺术才华,温暖了无数人。
退而不休,文学创作迸发新活力
记者在芝罘区只楚街道东南哨社区辰源雅景小区见到刘旭东时,他刚从社区阅览室借阅了两本书籍。凭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刘旭东一直坚持阅读,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2015年从基层文化工作岗位退休后,刘旭东对文艺的热爱未曾消减,反而迸发出新的活力。他深耕曲艺创作,尤其钟情发源于老家临清的山东快书。十年来,其作品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其中,山东快书《拉呱》《乡村振兴谱新篇》分获省级一等奖。《贾局长“拒贿”》获全国“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二等奖。《北大“守门人”》《手术前后》等作品也相继在“包公杯”等赛事中摘得优秀奖。他的戏剧小品创作同样亮眼,《千里送别》《回家》接连入选全国民间文艺展演并获“优秀节目奖”,其本人也荣获“优秀编剧”。2024年,其山东快书《乡村振兴谱新篇》再获山东省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
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及第五批“齐鲁文化之星”,刘旭东的多部作品登上了《曲艺》杂志等国家级期刊,部分作品入选全国百部优秀戏剧曲艺作品。
钟情于二胡演奏并频频获奖
属于刘旭东的艺术天地远不止于笔端。他对音乐的热爱同样炽热,尤其钟情于二胡演奏。
2018年,他在聊城市二胡大奖赛中以一曲《山村小景》技惊四座,勇夺全市中老年组(非职业组)特等奖。这份造诣源于他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他曾专程赴京向中国胡琴委员会会长、著名二胡演奏家陈耀星先生求教,并保持着长期的艺术交流。
2023年从聊城老家移居烟台后,社区成了他展示音乐才华的新舞台。无论是社区消夏晚会上一曲激昂的《战马奔腾》,还是在“叶正红艺术团”等组织的公益演出中,他那悠扬的琴声总能赢得满堂喝彩。近年来,他更爱上了歌唱,录制20余首歌曲视频进行分享,收获众多网友点赞。今年5月,在烟台市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声乐、器乐大赛中,他再次斩获中老年组金奖。
扎根社区,余热生辉润万家
退休后,刘旭东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多项特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将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聊城老家时,他曾协助建立“马颊河新时代舞蹈演唱队”等文艺团体,活跃了社区及周边县市的文化生活,使文艺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定居烟台后,刘旭东也迅速成为东南哨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在东南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他积极参与公益演出,并加入民乐团,凭借扎实的音乐功底为乐团编辑和提供伴奏音乐,深受好评。仅两年时间,他已参与东南哨社区、楚祥社区、烟台市国际博览中心、奇山干休所等地的公益演出16场次。
同时,他还被聘为“艺术顾问”。秉持“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的理念,刘旭东身体力行地走进校园演出,给予技术指导和艺术启蒙。他不仅自己投身美育,还鼓励老伴一起走进小学课堂,向孩子们传授传统面塑等民间技艺,用心浇灌下一代。
老有所“玩”,要玩得高雅
面对“多才多艺”的赞誉,刘旭东谦称自己并未专精一艺,而是将“玩”视为晚年生活的真谛与境界。他定义的“玩”,是“高雅的玩,有利于个人身心尤其是有利于世道人心的玩”。
退休十年,他满腔热忱地投身文艺创作与公益服务,在二胡演奏、散文创作(2025年,其作品在山东省“悦龄”老年散文大赛中从2000多篇稿件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等领域乐此不疲。这份充满创造力和奉献精神的“玩”心,让他收获了由衷的快乐、社会的认可与荣誉,更收获了沉甸甸的社会价值——默默为社会进步和民众文化素养提升贡献力量。正如他在文章中所言:“我决心在惬意的‘玩乐’中,继续发挥余热,为活跃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质尽一份力。”
刘旭东的笑容与行动,映照出一位银发艺术家以艺润心、服务社会的幸福光芒。
责任编辑:张孙小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