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8:17:00
来源:【天府融媒】
渠江之畔,宾朋云集。
5月9日下午,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安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在广安召开。
会上,重庆八中广安友谊学校正式授牌,岳池一中与绵阳南山中学等13对教联体成功签约,广安友谊中学与天府新区第四中学等6对引领学校领衔启动网链共享计划。广安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再次向外界展现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决心。
这场会议不仅是一次区域教育协作的推进会,更揭开了川渝名校深度参与广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川渝名校为何扎堆“牵手”广安?
地缘+政策双重优势
签约前夕,来自天府新区第四中学、绵阳中学、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等川渝名校的40余位校长集体走进广安市博物馆和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参观考察。
这次考察是广安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资源禀赋的集中呈现,更让川渝名校看到广安在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场景融合上的创新能力。
当“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广安市博物馆拉开帷幕,20万人次观展,202场研学活动、1.05万名青少年参与的亮眼数据,成为广安文化磁力的生动注脚。德阳市第一小学校校长颜昭伟感叹:“孩子们不用出川,就能触摸敦煌千年文明,这正是其文化自信的根基。”
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也是广安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当川渝名校校长们步入建川博物馆聚落的老课本馆,泛黄的教材、斑驳的课桌,勾勒出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重庆市渝北区两江小学校党总支书记涂娜直言:“从广安的红色资源到生态场景,从敦煌艺术到课本记忆,这里每一处都是‘活教材’,这种研学项目能够促使广安和重庆的教育形成合力。”
涂娜表示,这对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教育交流,构建教育联盟,进而推动教育的整体进步,都是非常有意义且十分必要的。
考察的深意远不止于文化共鸣。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广安承载探索跨省域教育协同发展新路径的历史使命。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打造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而广安正是四川唯一全域纳入重庆都市圈的地级市。2022年,四川省教育厅与重庆市教委联合在广安布局全国首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这种“政策优势”与“区位优势”的双重叠加,让川渝名校看到协同发展的广阔空间。
“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张季菁坦言,选择与广安签约,既是响应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更是看中了广安在教育协同发展中的独特优势——这里既有富集的红色教育资源、扎实的基础教育根基,更有强烈的教育创新发展愿望。
合作如何落地生根?
跨区域合作办学+“网链共享计划”
“在与广安的第一轮合作中,我们主要围绕师资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展开工作。在接下来的第二轮合作中,双方将进一步拓宽合作范围,在干部互派、学校管理优化以及学生研学交流等方面发力,推动两地教育合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书记李勇表示。
“我们不是简单的‘支援者’,而是教育共同体的‘共建者’。”在天府新区第四中学校党委书记张显国的蓝图中,跨区域课程共建已见雏形:将重点聚焦“理念共生、师资共培、课程共构、活动共融”四大路径,协同推进“5+3+4”的课程统整改革,以分层分类教学适配学生个性化需求,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对广安来说,这种深度合作尤其珍贵。川渝名校的管理经验、教学方法可以直接帮助广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到学校层面,重庆名校的管理模式、课堂改革经验、教师培训体系,将直接赋能广安学校的内涵发展。
“我们最期待的是建立‘教研共同体’,比如重庆的名师工作室能在广安设立分站,带动我们的教师成长。”广安实验学校校长黎懿表示,通过合作,广安的师生将获得更多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全国性赛事活动的机会,教育视野和发展格局将得到根本性拓展。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川渝教育协同发展示范样板。”广安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张建超表示,随着众多川渝名校通过领办、指导帮扶、结对共建等方式进驻广安,广安这片教育协同发展的“试验田”,正在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成渝地区乃至全国的区域教育合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安经验”。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