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思南司法:用调解智慧编织基层和谐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9 15:44:00    

在铜仁市思南县的广袤城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于街头巷尾,活跃在田间地头,用耐心化解矛盾,用智慧平息纷争。思南县司法局的调解员们,如同一个个精密的 “社会润滑剂”,在家庭矛盾、校园冲突、征地拆迁等诸多领域,以法为基、以情为桥,演绎着一幕幕化干戈为玉帛的动人故事。

家暴阴影下的重生:婚姻调解中的“破镜重圆”术

2023年11月的一个清晨,思南县凉水井镇青杠林村的联户长韩某匆匆敲响了司法所的大门。“谢某又打媳妇了,李某哭着说要离婚!” 韩某的话音里带着焦急。司法所的调解员们深知,婚姻家庭纠纷若处理不当,很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他们立刻驱车赶往谢某家。

推开谢某家的院门,空气中还弥漫着昨晚争吵的火药味。李某某蜷缩在墙角,手臂上的淤青触目惊心,两岁的女儿吓得哇哇大哭。谢某某则蹲在门槛上,闷头抽着烟,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对二婚夫妻的故事,要从三年前的网络相识说起。42岁的李某某带着前一段婚姻的伤痛,遇见了大她3岁的谢某某,本以为是找到了幸福的归宿,却没料到女儿的出生成了婚姻的裂痕。

“我四十五岁冒着风险给他生孩子,就是想好好过日子,可他重男轻女,不仅在外面聊骚,还动手打我!”李某某的哭诉像针一样扎心。谢某某猛地抬起头:“我一个人挣钱养家容易吗?她在家带孩子还抱怨,我喝酒后控制不住才动手的。” 调解员敏锐地察觉到,这场婚姻危机的根源,既有谢某某的家暴恶习,也有封建思想的作祟,更有夫妻间沟通的缺失。

调解室里,调解员先给双方泡上热茶,让情绪稍稍平复。“谢某某,你知道《反家庭暴力法》吗?打老婆可是违法的。” 调解员严肃地拿出法律条文,谢某某的脸瞬间涨红了。随后,调解员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分别与两人谈心。对李某某,调解员倾听她的委屈,肯定她为家庭的付出;对谢某某,则指出他的错误,让他明白生男生女都一样,妻子的付出值得尊重。

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最终,在调解员的见证下,谢某某写下保证书,承诺不再实施家暴,尊重妻子的付出。李某某也选择再给丈夫一次机会。2023 年 12 月的回访中,谢某家传出了久违的笑声,李某某正和谢某某的母亲一起择菜,两岁的女儿在旁边蹒跚学步。“现在他下班就回家帮忙带孩子,再也没动过手。”李某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校园冲突里的成长课:“调解 + 教育”守护少年路

2025年5月4日傍晚,思南县思丰财富广场的喧嚣被一阵争吵打破。13岁的王某某带着三个同伴,将同学周某某堵在角落里。“欠我的小黄车钱该还了!”话音未落,拳脚就像雨点般落下。这场因几块钱引发的冲突,让周某某的鼻子流出血来,左手手肘也肿得老高。

受理纠纷后,调解员第一时间迅速介入。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系未成年人,如不妥善化解纠纷,将对孩子们的一生造成影响,调解员决定采用“调解+教育”的方式解决纠纷。

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室里,双方家长互相指责,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再说他们还没满16岁,能有什么责任?” 王某某的父亲强词夺理。调解员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拿出《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耐心解释:“虽然不用负刑事责任,但民事赔偿责任少不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打人是不对的。”

随后,调解员把四个犯错的孩子带到另一间屋子。“你们知道被打的滋味吗?”看着孩子们低下头,调解员又讲了一个真实案例:“以前有个学生,就因为一点小事打人,结果对方家长不依不饶,最后不仅赔了很多钱,那个学生还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敢再上学。” 孩子们的眼神里露出了恐惧,12岁的梁某某小声说:“我们错了,以后再也不打人了。”

另一边,调解员也在开导周某某的母亲:“孩子受了委屈,您心疼是应该的,但也要给犯错的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 同时,他还联系了双方孩子的学校,建议开展一次法治教育课,让更多学生明白暴力的危害。

经过多轮调解,王某某等四人的家长同意赔偿周某某医疗费、营养费等共计3万元。更重要的是,四个孩子当着周某某的面真诚道歉,周某某也大度地原谅了他们。“这不仅是赔钱的事,更让孩子懂得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王某某的父亲感慨道。

事后,思唐司法所还联合学校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用这个案例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现在校园里的冲突少多了,孩子们懂得了遇事要冷静,不能动手。” 学校老师欣慰地说。这场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

拆迁难题中的平衡术:情法交融破解“钉子户”困局

2021年盛夏,思南县关中坝街道江东社区的城棚改项目工地上,一台挖掘机孤零零地停在那里。居民刘某某站在自家屋顶,手里挥舞着菜刀,高喊着:“谁敢拆我的房子,我就跟谁拼命!”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阻挠施工了,这个“钉子户”让总投资2.3亿元的项目陷入停滞。

刘某某的房子位于项目核心区,可他却屡次拒绝签约,还怂恿其他村民闹事。“我的30多平方米房子是门面,他们按住宅算,这不是欺负人吗?”刘某某的诉求听起来有理有据。关中坝司法所的调解员知道,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找到法律与情理的平衡点。

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工作专班采取了“一日三见面”的策略:通过入户访、电话访的方式,与刘某某及其家人进行持续沟通,了解其态度想法和生活困难,做好记录并进行梳理。刚开始,刘某某的妻子把冷水泼在门口,但调解员们毫不气馁,每天准时上门。“刘大哥,您看隔壁张大爷,拆迁后住上了新房,还分到了门面,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这样的话,调解员们说了不下百遍。

针对刘某某提出的三个问题,专班请来专业测绘人员重新测量,发现7.38平方米的面积实际只有5.15平方米,且属于违章搭建;又调阅了1998年的土地档案,证实56.24平方米的宅基地确实是划拨用地;至于门面认定,律师找到了相关文件,指出虽然有经营行为,但未办理变更手续,不能按门面补偿。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调解员们一边讲法律,一边想办法。他们与开发商协商,最终给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给刘某某80平方米门面的购买优惠,再加上5套550平方米的商品房。这个方案既遵守了政策,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刘某某的利益。

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签约那天,刘某某握着调解员的手说:“我以前总以为你们是来骗我的,没想到这么有耐心。”

如今,江东社区的城棚改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刘某某的新门面租给了一家超市,每个月的租金比以前种地多了好几倍。“多亏了调解员,既维护了我的利益,又没耽误项目进度。”刘某某逢人便夸。

近年来,思南县司法局的3700余名调解员,用智慧和耐心,在法律与情理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他们的故事,是思南司法行政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调解之花正在悄然绽放,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蔡茜

一审 葛永智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相关文章
西宁市启动6大项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2025-07-20 01:34:00
思南司法:用调解智慧编织基层和谐网
2025-07-19 15:44:00
中德青少年在“开放门音乐节”架起文化桥梁
2025-07-15 10:28:00
兴平法院 | 十年借贷引纠纷 法官调解化干戈
2025-07-10 15:41:00
21名小学生凑300元聚餐,老板:这顿不为赚钱,只为你们开心!
2025-07-08 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