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7:31:00
来源:澎湃新闻
本报记者 田 鹏
4月9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指数”)正式发布中证A500红利指数、中证A500红利低波动指数和中证A500红利增长指数,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
今年以来,红利指数“上新”呈现显著提速趋势。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4月9日,年内已累计推出27条红利指数,同比增长200%。
红利指数“上新”节奏的加快,反映出近年来市场对红利策略关注度的持续提升。稳定且丰厚的分红,不仅能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的现金流,在市场下行阶段,更是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投资组合的净值波动,降低投资风险。正因如此,市场对红利指数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指数编制机构积极布局,加快新品推出,以满足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资产配置需求。
样本选取各有侧重
此次发布的3条红利指数在样本选取上各有侧重。
中证A500红利指数样本特点为股息率较高。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中证A500红利指数样本股近12个月的平均股息率为6.19%。其中,前三大权重股——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99%)、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92%)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52%)近12个月的股息率分别为4.91%、4.79%和5%。
中证A500红利低波动指数样本特点为连续分红、股息率较高且波动率较低。其中,前三大权重股分别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这3家公司2021年至2023年累计分红总额分别为1460.34亿元、213.45亿元和677.86亿元。同时,这3家公司于近日披露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分红金额分别占2024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的76.5%、40.24%和30.17%。
中证A500红利增长指数样本特点为历史分红增长情况良好、分红增长潜力较高。其中,前三大权重股分别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指数的样本各有侧重,有利于推动指数基金产品更加丰富,投资策略更加多元。红利、低波、价值、成长等策略指数ETF会随着指数发布而陆续推出,进而便利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契合的指数基金产品,构建更个性化的投资组合。例如,积极型投资者可利用不同风格指数基金进行轮动投资,依据市场行情变化,在价值型、成长型指数基金之间灵活切换,把握投资机会。
红利指数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上述3条指数“入列”,年内“上新”的红利指数已增至27条,相较去年同期发布的9条,增幅明显。探究其中原因,政策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同频共振构成了红利指数发展的核心动力。
政策方面,近年来,监管持续优化上市公司分红体制机制,如2023年12月份修订实施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3年修订)》明确要求上市公司优化分红机制,对连续三年分红比例低于30%的企业实施交易限制;2025年3月份,沪深交易所发布信息披露工作评价指引,提升现金分红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权重等,这些政策进一步优化了A股市场分红生态,为红利指数扩容奠定基础。
同时,配套政策体系加速完善。2025年初发布的《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出更多红利、低波、价值、成长等策略指数ETF,进一步提升ETF产品多样性和可投性。
政策的密集出台与落地,为红利指数的加速“上新”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市场需求方面,红利策略愈发获得市场青睐,加速从边缘策略迈向主流配置。以红利ETF为例,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A股市场红利ETF产品规模累计达2140亿元,相较2024年末增加584亿元。
方正证券表示,红利资产的高股息差或赢得绝对收益型资金的青睐。根据相关会计准则,企业持有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但股利计入。持有高股息资产在获取高分红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资本利得变化给收益带来的短期波动。随着当前年报披露高峰期临近,红利行情正迎来催化剂。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上市公司分红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将进一步提升,这将吸引更多长期资金的关注。同时,在田利辉看来,第三方指数编制机构(如中证指数公司与国际机构合作编制“A股全球竞争力指数”)将与资管机构深度协同,形成“编制—发行—投资”闭环,红利ETF及其衍生品发行也将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