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呼和浩特:“新”力汇同心 携手向未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07:49:00    

今年年初,一场名为“青城新力量,微光守‘呼’者”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迎新春联欢晚会在呼和浩特民族剧场温情上演。

舞台上的主角并非全是专业演员,平日里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外卖骑手也登上了舞台。他们动作略显生涩,但那份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通过网络直播传递到千家万户,晚会累计播放量高达3457万次。这场晚会不仅是一场文艺活动,更是一个城市向新就业群体表达敬意与关怀的具体行动。

而晚会背后,折射出的是呼和浩特对新就业群体工作理念与实践的深刻转变:从最初的单向关怀,到逐步探索双向赋能,再到如今推动其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共享发展成果的系统性实践。呼和浩特正以一系列扎实、创新的举措,用心用情书写着一场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的温暖篇章。

织密组织经纬 夯实关爱根基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聚集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大量以灵活就业为主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持续扩大的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呼和浩特市委社会工作部、“两新”工委联合多部门协同发力,通过织密组织体系、创新教育载体、完善保障机制、延伸阵地网络,为新就业群体筑牢“红色堡垒”,激活基层治理与发展新动能。

围绕“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目标,呼和浩特构建了“党委牵头、部门联动、多方协同”的组织机制。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网信、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针对新业态企业分散广等特点,探索流动党员组织建设新方式,推动有党员的企业实现100%党组织覆盖;同时推进党的工作全覆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落实“党建带群建”任务,一对一指导平台企业及分支机构、加盟企业建立群团组织,确保新业态领域党的工作覆盖。

针对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流动性强的群体,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依托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网约车监管平台精准摸排底数,灵活组建联合党支部,实现党员管理“不漏一人”;市非公党委以4家重点平台为突破口,创新构建“行业党委+企业党组织+流动党员党支部”三级架构,推动头部平台企业合作商率先成立企业党支部及青城骑手流动党员党支部,搭建起流动党员的“红色港湾”。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积极打造“云平台+党群服务中心”双阵地。街道、社区、园区党(工)委依托“云平台”组织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参与“云报到、云学习、云活动”,引导其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将分散的流动党员聚在线上、连在线下。市非公党委还将网约配送平台企业党组织列为市、区党委书记党建联系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学共教,有效拉近了党组织与网约配送员的距离。

服务阵地是新就业群体感知组织关怀的载体。呼和浩特大力整合资源,推进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建设,夯实体现城市温度与治理效能的基石。线下“青蜂舍”星火燎原。5月21日,青城公园东墙旁,全市首个可移动式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青蜂舍”正式启用。快递员贾越棋刷了下手机上的“暖行码”,驿站大门随即打开。“以前在外面为手机充电不方便,麻烦得很!现在有了‘青蜂舍’,充电、吹空调、拿应急药品,都很方便。”贾越棋说。

这个36平方米的移动服务驿站,空间虽小却五脏俱全:充电设备解决“里程焦虑”,微波炉解决热饭问题,饮水机提供随时补给,应急药品应对突发小伤……此外,爱心企业定期提供的面包、牛奶等物资,更让驿站充满了家的温馨。

如今,这样的“青蜂舍”和此前已有的“红蜂驿站”已在全市建成175个,它们散落于楼宇商圈、交通枢纽等新就业群体聚集地。

线上“青城新e站”便捷通达。为破解快递员、外卖骑手普遍反映的“进门难、服务难”等痛点,呼和浩特推出“青城新e站”数字化小程序,其关键功能之一“暖行码”是在“友好小区”安装扫码设备,快递员、外卖骑手在进入小区时,只需用手机扫码识别即可进入,实现了“门好进、楼好找、单好送”,配送效率显著提升。该小程序还集成了政策服务、权益保障等20余项功能,成为新就业群体获取服务的“掌上家园”。其中的“诉求建议”功能和闭环处理机制,让新就业群体的声音能够被及时听到和有效回应。

聚焦急难愁盼 构建暖心生态

清晨6点,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外卖骑手焦阳已经出发。他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送出美食与温暖。像焦阳这样的新就业群体,呼和浩特有4.2万人,他们如同城市的“蜂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都市的活力脉动。

然而,“蜂鸟”们高频振翅的背后,还面临着子女入学难、医疗保障缺、无处歇脚等现实困境,存在着归属感缺失问题。对此,呼和浩特坚持问题导向,从最迫切、最现实的急难愁盼入手,精心构筑起覆盖新就业群体生活方面的关爱体系。

5月30日,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职工子弟第三小学门前,一块崭新的“新就业群体友好学校”牌匾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快递员徐文军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孩子今年7岁,以前最担心的就是因为户口、房子问题上不了学,心里总是不踏实。现在有了政策,学校挂牌了,我们快递员也能安心工作了。”他脸上洋溢着如释重负的笑容。

这是呼和浩特落实“建设友好学校体系”的生动体现。如今,呼和浩特铁三小、团结小学、东门外小学、石头巷小学、小召小学等学校,打破户籍和房产限制,简化流程开通新就业群体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实现“应入尽入”,让他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这项举措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子女入学问题,更给了孩子们一个公平的起点和稳定的成长环境。”市快递行业党委副书记魏鹏说。

健康是奋斗的本钱。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职业病风险高等特点,呼和浩特将新就业群体健康保障作为关爱重点。

6月13日,在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医养中心,首家新就业群体“友好医院”正式揭牌。医院不仅设立了专属挂号窗口、舒适的休息区与便捷的优先诊疗通道,更贴心地制定了针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胃病等新就业群体职业高发病的专属体检套餐,并有专属折扣。同时,医院为新就业群体建立专属健康档案,他们的家属也可享受同等医疗优惠与优先权。

“这家友好医院就在我们配送区域附近,还有专门针对职业病的体检项目,价格实惠,真的很贴心。”快递员李强在体验后由衷地说。

在建立“友好医院”的基础上,呼和浩特依托市残联设立“暖新基金”,对因工伤、重大疾病或遭遇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陷入困境的新就业群体及其家庭,提供临时补贴、医疗救助等帮扶,为他们筑起一道抵御风险的坚实屏障。

关爱还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呼和浩特指导各旗(县、区)委“两新”工委和行业党委,建立健全“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节日慰问等常态化机制。炎炎夏日,一份份防暑降温包送到他们手中;凛冽寒冬,保暖物资温暖着他们的身心;传统佳节,慰问品传递着城市的祝福。通过“青城新e站”小程序,可线上免费领取景区门票、音乐会门票、电影票;线下还开展反诈宣传、禁毒教育、义诊等活动,丰富了新就业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安全防范意识。

与此同时,市委“两新”工委推动多家餐馆成为爱“新”餐厅,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属餐折扣优惠,免费提供热水、休息等服务。一碗热面、一杯热水,让奔忙的快递员、外卖骑手在街头巷尾随时感受到“家的味道”和社会的尊重。

一项项具体且充满温度的关怀措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让新就业群体在青城真切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的暖意,归属感日益增强。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已打造“友好小区”74个、“友好学校”6所、“友好医院”2家、爱“新”餐厅110家,共同为新就业群体精准搭建起触手可及的“15分钟友好服务圈”,织就了覆盖工作生活全场景的“暖心网”。

同心双向奔赴 共绘治理新景

呼和浩特精心构建的关爱服务体系与坚实的权益保障,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的现实困难,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与主人翁精神。城市与新就业群体之间,形成了温暖的双向赋能与情感联结。

“青城新e站”小程序,不仅是服务平台,更是新就业群体感知城市、参与城市共建的数字化桥梁。通过“暖拍有礼”与积分排行机制,将日常观察与城市治理结合起来。

快递员、外卖骑手走街串巷时,发现诸如井盖破损、消防通道堵塞、垃圾堆积、路灯不亮等市容环境或安全隐患问题,只需随手拍照上传至小程序“暖拍有礼”板块,问题经核实后即可获得相应积分。年底根据积分排名,还能领取价值17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实物或服务奖励礼包。这一机制激发了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移动探头”的积极性。

外卖骑手张平最近在送餐途中总会多一份“留心”。看到小区消防通道被私家车占用,他会停下车,拍下照片上传到“暖拍有礼”;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提着重物,他会顺手帮一把;看到散落的垃圾,也会弯腰捡起扔进垃圾桶。

“以前觉得这些不关我们的事,送完单就走。但现在感觉不一样了,驿站像家,社区工作人员像朋友,能顺手帮点忙、反映点问题,为社区做点小事挺开心的。”张平用朴实的言语道出心声。

看似微小的转变,是城市关爱新就业群体激发的情感共鸣。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党建引领快递行业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若干措施》,通过政策倡导和氛围营造,鼓励新就业群体在力所能及且自愿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区安全问题“随手拍”、做好消防安全隐患“随手报”、助力解决居民困难“随手帮”、发现社区环境问题“随手清”、扩大社区宣传半径“随口宣”等“五随”志愿服务。

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是这股自发暖流中的关键力量。通过“双培双带”,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骨干责任感大大增强,他们佩戴党徽穿梭在大街小巷,成为诚信经营、安全行驶、优质服务的标杆。在“小哥骑先锋”等自发形成的志愿服务队中,党员成为组织者和带头人。他们利用对社区道路、楼宇熟悉的优势,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应急配送、政策宣传等活动。

目前,已有3000余名快递员、外卖骑手主动到351个社区报到,通过“暖拍有礼”和直接反馈,帮助社区解决问题700余个,解决市容环境、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超过3800个。他们用每日的奔波轨迹,丰富着城市的美好细节,也用点滴善举,传递着互助的温情。

呼和浩特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还将续写。随着“青蜂舍”服务驿站的不断推广、“暖行码”覆盖范围的持续扩大、“友好学校”和“友好医院”的不断增加,一套更加完善、更具韧性的新就业群体服务与融入机制,正在首府大地扎根生长,未来,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冯燕平 李海珍)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相关文章
呼和浩特:“新”力汇同心 携手向未来
2025-08-23 07:49:00
明言丨7500个新学位的背后,高明正下一盘“教育大棋”
2025-08-22 10:59:00
外卖小哥攒万元现金变“练功券”,报警后揪出“家贼”
2025-08-21 14:22:00
青城交警对闯禁行违法行为曝光!有图有真相→
2025-08-20 16:07:00
上半年交易额177亿元 临沂水果市场发展密码何在?
2025-08-19 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