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20:15:00
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昨天上午,烟台为这些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点亮了一盏聚光灯——烟台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协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烟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告别“单兵作战”,迈入了“协同作战”、聚势赋能的新阶段。一个政企沟通的桥梁、产学研融合的平台、资源共享的枢纽,将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创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阵地。
规范启航,锚定服务初心
7月9日,烟台金海湾大酒店内,来自主管部门、会员企业及行业领域的6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烟台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协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员大会的举行。
中小企业的活力,是城市经济跳动的脉搏。它们的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源头活水。协会的诞生,意味着烟台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者们,从此拥有了一个连接政企的坚实桥梁、一个融通产学研的开放平台、一个汇聚资源的共享枢纽,为区域创新创业浪潮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大会流程规范高效,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领导现场宣读了协会成立的批复文件,对协会在推动地方科技创新与中小企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寄予厚望。筹备组负责人、山东养奶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群随后作了翔实的《筹备工作报告》,深情回顾了协会从无到有的孕育过程,并清晰锚定了“服务企业、赋能创新”的核心宗旨。
大会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次表决通过《烟台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协会章程》(草案)、《会费管理办法》(草案)及选举办法,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经民主表决,梁群当选为首任会长,陈记忠当选执行会长,王柯凯当选监事长,孙云兴当选常务副会长,郎晓妮当选常务副会长,颜沛东当选常务副会长,魏峰当选秘书长,会议由魏峰主持。
大会尾声,文泰商学院赠送的书法作品“创新驱动,智汇未来”,为现场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期许,也点明了协会发展的方向。
聚合力量,与城市同频共振
协会的成立,绝非简单的机构增设,而是烟台市实施科创强市战略落下的关键一子。它承载着政府、学界、企业等多方共同的期待。
“协会的成立,正当其时,意义深远。”协会顾问、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玉潮教授在发言中说,“它绝不仅仅是一个让中小企业互相认识、加强技术协作、实现资源共享的普通平台。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它是整合‘政产学研用’多方优势、构建高效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
烟台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和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而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正是这片沃土上最具活力、吸纳就业最广、支撑产业链最灵活的“生力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浪潮中,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资源有限、信息不对称、协同不足等挑战。”烟台市利道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洪艳说,协会的成立是烟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的期盼,协会的使命,正是将这些散落的“创新微光”聚合起来,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中,实现自己的快速成长。
赋能发展,破局创新困境
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技术积累薄弱、创新资源分散、融资渠道不畅、高端人才难引难留等现实困境,创新之路常常步履维艰。
记者了解到,烟台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协会首批吸纳的会员企业,已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海洋科技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领域。协会成立后,将迅速依托专家智库和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核心资源,推出一系列“干货满满”的举措:技术培训提升硬实力、项目路演对接新机遇、政策解读吃透红利,力求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创新难、转型慢”的痛点。
首任会长梁群清晰地描绘了协会未来工作的“施工图”,六大务实举措直指创新瓶颈:
搭平台,补短板。建立“共享实验室”等协作机制,推动大中小企业研发资源互补共享,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自身创新实力不足的难题。
促转化,树标杆。构建“资金+成果+营销”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吸引龙头企业与科创型中小企业深度协同,共同打造一批高显示度的成果转化样板工程。
强联动,通链条。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以市场需求为“指挥棒”,精准对接高校院所资源,努力贯通“研发经费投入—核心技术攻关—市场价值实现”的全链条。
引外脑,活循环。发挥“科技经纪人”的关键作用,引入企业高管等外部智力资源开展赋能培训,有效促进先进技术引进和优质产品输出的“双循环”。
护产权,提价值。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工作,指导会员企业规范研发流程、加强保密管理、优化专利布局,并通过专业的成果评估提升技术市场价值。
练内功,优服务。苦练内功,当好企业贴心的“娘家人”。持续优化协会内部管理机制,计划设立技术咨询、金融服务、人才培训等专业化委员会,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化水平。
科技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需要一棒接一棒地奋力奔跑。烟台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协会的诞生,为这场接力赛搭建了一个坚实的“接力区”和“加油站”。走出会场的企业家们,脸上洋溢着期待与信心。烟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崭新篇章,开始书写。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责编:王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