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7:22:00
你以为的“网红小龙虾”可能有“惊洗”!据荔枝新闻7月8日报道,南京一家网红店“兄弟龙虾仙鹤门店”,使用国家禁止单独用作食品消毒剂或食品清洁剂的草酸,每天清洗超百斤活龙虾,且连续多日未更换清洗溶液导致溶液散发出浓烈酸臭味。属地多部门联合检查后认定后厨卫生问题严重,责令门店停业整改。
用来洗龙虾的草酸,会结合钙形成沉淀,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导致肾结石。食客大啖草酸洗过的小龙虾,实则是在给肾脏“埋雷”,长此以往对肾脏的伤害不可小觑。
吊诡的是,为什么最先发现问题的是记者,而不是本该对食品安全把关的相关部门?尽管众多媒体称这家网红店草酸洗龙虾的问题是知情人透露出来的,但知情人为什么没有直接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反映?
现在,各地纷纷要求餐饮场所实行“明厨亮灶”,还推出内部知情人举报奖励、食品留样等制度。按说,有了这些举措和制度,监管部门能够严格监控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状况,还会有内部“吹哨人”一起来戳穿餐饮场所的“猫腻”,但落到现实中,“记者抓虾、监管抓瞎”的类似现象并不鲜见,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媒体记者第一时间跟进、率先曝光。
守护食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渐完善,但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因素影响,制度从纸面到严实落地、监管做到严丝合缝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记者作为时代“瞭望者”和社会“守夜人”的角色极其重要。撑起“民以食为天”的朗朗晴空,记者出场不可或缺。
来源:读特新闻客户端